居然:银发消费就是“廉价低端”?放下刻板印象|视频评论汀说两会

全国两会期间,银发经济再度成为焦点。昨天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,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在回应民生议题时表示,过去一年里,前瞻布局发展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的实打实的意见建议,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。
然而,社会对银发经济的认知,一直被“廉价低端”“基础生存需求”等刻板印象束缚,忽视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。近期刀郎演唱会吸引过万中老年观众的现象,呈现出银发经济消费的新图景。这个有趣的个案也提醒我们:老龄化趋势下,如何洞悉、满足新一代老人的消费需求,将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长期以来,银发经济被简单等同于“养老床位数”“医疗保健品”等基础性供给,甚至被视为中青年消费的“降级版”。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,青年人为老人购买的用品以棉衣、保暖套装为主,而老年人自主消费中,连衣裙、假发等彰显个性与审美的产品却位列前茅。这种供需错配的本质,是市场对老年群体需求的误读——将“老”与“保守”“低端”画等号,忽视了他们在健康、社交、文化等领域的深层渴望。刀郎演唱会的火爆,恰恰印证了这一点:老年观众不仅为怀旧情怀买单,更通过音乐活动实现社交联结与情感共鸣。这类消费,正是银发经济亟待开拓的精神消费蓝海。
政策层面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发展银发经济列为重要议程。市场端也呈现新气象:全国3.25亿50岁以上网民月均上网127小时,展现出强大的数字消费力;九部门联合印发银发旅游计划,铁路部门将打造百条精品路线、千列适老车组。这些创新实践表明,银发经济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“必答题”,更是经济增长的“加分项”。
当前变革的核心,在于破除“适老化即降级”的偏见。当市场开始关注老年旅游、文娱、社交等精神需求时,服务供给已从“生存保障”向“品质生活”转型。老年群体正在用消费选择证明:他们既需要便捷的医疗护理,也需要“诗与远方”。
银发经济的升级,本质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。当社会以全龄友好视角重构产品与服务,让老龄群体享有同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,这不仅释放着万亿级经济动能,更在拓宽生命的边界——让“夕阳红”成为文明社会的温暖底色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客户端下载
热门排行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