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然:耙耙柑为何被称为“最善良的水果” 春日里的甜蜜使者

耙耙柑为何被称为最善良的水果。近两年初春,耙耙柑的热度直线上升,成为柑橘界的新晋“顶流”。由于“耙”(pá)和“粑”(bā)过于相似,它经常被误称为“粑粑柑”,甚至有人念成三声。其实,它的学名十分优雅——“春见”,寓意着春日成熟、相见,是清见柑橘和椪柑 f-2432 杂交得来的新品种,目前在我国川渝地区广泛种植。“耙耙柑”这个名字源自川渝人民对该品种柑橘的爱称,“耙”在当地常用词中表示软乎乎的手感,形容成熟的果实捏起来的感觉。
随着产量的扩大,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字逐渐传播开来。但严格来说,只有产自川渝地区的春见才能被称为“耙耙柑”。川渝地区之所以能成为理想的生长地,主要是因为其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宜。柑橘原产于亚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带,喜爱温暖且不耐寒冷。耙耙柑作为晚熟柑橘的一种,需要在树上越冬,而川渝地区如蒲江等地,位于北纬30°,日照充足,气候温暖湿润,降水资源丰富,冬季鲜有极端低温天气,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耙耙柑的成长。
除了理想的自然环境,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果农的精心呵护也是关键因素。如今的耙耙柑脆嫩多汁、甘甜可口,被众多网友戏称为“最善良的水果”或“讨好型水果”。这种柑橘个头较大,酸甜适中,成熟后果皮与果肉分离,轻轻剥开即可得到干净的完整果肉,甚至连果肉上的白色薄膜也能轻易撕下。虽然汁水充足,但在剥皮时不易爆汁,而且不需要吐籽,吃起来不脏手。耙耙柑的糖度可达14-17度,酸度5%,拥有近乎完美的酸甜比。此外,它的可溶物含量较高,意味着果肉容易化渣,只需舌头轻轻一压就能迸发出酸甜爽口的汁水,因此也有人形容它为水果界的“鱼子酱”。
随着耙耙柑的持续走俏,一些地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该产业。例如,四川宜宾叙州区观音镇席草村鼓励村民在退耕还林土地上种植了83亩耙耙柑,2023年产量达到14万斤,总产值26万元,惠及农户138户,其中脱贫户45户,户均增收1500元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二郎镇二郎村则创新了“村集体经济 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将荒坡荒地变成了500亩耙耙柑的甜蜜海洋,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,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。
现在正是耙耙柑口感巅峰期,循着它的沁人果香,把春天派来的“甜蜜使者”带回家吧。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份美味。
耙耙柑为何被称为最善良的水果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客户端下载
热门排行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评论
- 关注